为提高学生的传统鉴赏水平,增强传统造型意识,拓展专业视野,实施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教学目标,11月30日上午,由造型艺术学院孙珊教授策划,造型学院李勇院长﹑刘宁副院长大力支持的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民间彩塑欣赏---高密聂家庄泥塑艺术》讲座在综合教学楼四楼多媒体教室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潍坊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二十三世传承人聂来忱。讲座由造型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曹淑海老师主持,造型艺术学院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民间彩塑欣赏与创作》课程是造型学院雕塑教研室新设课程,课程的设立得到了造型学院的大力支持,李勇院长﹑刘宁副院长等各位领导都对这一课程的策划与开设提过宝贵建议。《民间彩塑欣赏与创作》是雕塑专业面向中国传统造型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补充以往学院派雕塑教学在中国传统造型规律认识上的不足,更宽泛的认识雕塑,更深入的理解中国传统造像艺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学院派雕塑艺术技巧和理念的同时,补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活也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中国传统泥塑,从而更加深刻的感受传统造型艺术的独特魅力,创作出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时代气象的雕塑作品。
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聂家庄泥塑最初以“锅子花”面世,到清朝康熙后期,聂家庄泥塑开始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方向发展。而“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的说法,正反映出当时泥塑生产兴盛景象。
聂家庄泥玩具中最为著名的品种是泥叫虎,泥叫虎造型敦厚,表现手法简洁大方,是比较受人们喜欢的泥玩具之一。泥叫虎方头短身,面部彩绘,威严大气。虎身分前后两部分制作,胎体晾干以后, 在中间用羊皮或韧性强的皮纸连接, 胎体空腔中置竹哨或苇哨。前后拉挤泥叫虎的两部分时, 空气受到挤压, 通过哨子发声。虎头内部留有较大的空腔, 虎口为开口, 哨音会在头腔内部形成共鸣, 经虎口传出来, 声音低沉浑厚, 宛如号角。
此次讲座主题围绕“聂家庄泥塑的历史渊源”“聂家庄泥塑的工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从聂家庄泥塑形式演变,到聂家庄泥塑新发展,由不会动、不会叫演变为会动、会叫、会逗趣的“活”玩艺儿,出现了叫虎、叫狮、叫猴、叫鸡等泥塑作品。随后聂先生现场展示了聂家庄传统泥塑代表“泥叫虎”的全套制作过程,从泥巴的选用及特点﹑叫虎的造型及印制模型﹑到哨子的制作和腰皮粘接﹑再到颜色的搭配和绘制口诀,全套下来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聂家庄泥塑无论是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泥玩的造型、色彩的运用,都受到高密扑灰年画和剪纸艺术的深刻影响,扑灰年画和剪纸表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鸟兽虫鱼等,都可以在聂家庄泥塑中找到。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向剪纸靠拢,大胆夸张,注重写意神似,力求简约概括,似于不似,与天津“泥人张”注重写真的艺术手法大异其趣。在色彩运用上,聂家庄泥塑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能够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聂家庄泥塑还吸收了扑灰年画上“明油”和“涮画”的技法,加强了泥塑作品色彩的亮度和晕化效果。
聂家庄泥塑粗犷笨拙的独特形式,配色大胆,喜庆吉祥的寓意,具有独立的中国美学特色。2012年,聂家庄泥塑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聂家庄泥塑艺术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具体见证。
希望借此课程讲座,通过对传统彩塑思维方式和造型方式的了解,明确不同造型体系下其造型特色的不同特征,从传统彩塑艺术中体味纯朴、真诚、大气的艺术品格,学习民间彩塑“表意”的艺术手法,并与其它造型手法结合,力求出新。特别是对于山东地方特色的聂家庄传统彩塑的优秀范例与观摹学习,以鲜活的课堂示范和彩塑制作过程启发学生,强化传统造型的审美意识、研究传统造物造型规律、追求色彩和谐大方,感受纯朴、真诚、大气的艺术品格。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有全面的认识并能从中吸取灵感,创作好的作品。
此次讲座资料丰富,讲述生动,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工艺的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同时聂来忱先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讲座结束后,师生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受益良多,了解到很多关于泥塑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知识,开阔了眼界。